喜欢二战史的朋友们,一定对五花八门各国步兵武器装备都十分感兴趣,它们都有着各自的风格和性能,其中很多轻武器都成为一代老枪经典。其中有三款著名的轻机枪特别有意思,它们虽然出自不同国家,但长得十分像,简直就是“三兄弟”,这就是捷克轻机枪,英国布伦机枪和日本的96(99)轻机枪。
捷克轻机枪:
一战后,独立出来的新国家捷克斯洛伐克,继承了奥匈帝国的一套完整的军工体系,因而其军工业非常发达。捷克工程师哈力克在布拉格军械厂工作时,设计研发了一款轻机枪。后来这款机枪被转移到布尔诺的捷克国营兵工厂生产,并于1926年被命名为布尔诺捷克国营兵工厂26式,简称ZB26。
而ZB26及其它轻型机枪诞生的背景,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步兵与机枪的协调问题:尽管机枪已于一战普遍列装部队,其重要性也日渐凸显,但笨重的马克沁重机枪却不能跟随步兵冲锋,这使得攻守双方的火力极为失衡。
像那个年代绝大部分的轻机枪一样,ZB26没有采用马克沁重机枪笨重的水冷装置,而是通过枪管的散热片和更换备用枪管来防止枪管过热。而且相比其它轻机枪,ZB26的枪管更加易于更换,也不需要任何工具的辅助,这使得射手能够迅速完成枪管更换,保证了火力的持续性。
自ZB26出品并投入量产之后,世界多国马上投来青睐的眼光。很快,ZB26就被出口到中东的伊朗、伊拉克,南美的智利,甚至同在欧洲的瑞典等国。就连德国这个老牌强国,也曾拜倒在ZB26精巧设计构想和高超制作水平上。
捷克轻机枪可能也是中国人最熟悉的一款轻机枪。因为在抗日题材影视剧风靡大街小巷的今天,捷克式轻机枪可以说是频频亮相。捷克式轻机枪正式名为ZB26轻机枪,这款机枪也是二战时期中国军队最常用的武器之一。
抗战后,日本老兵在回忆录里惊恐的回忆:在一次夜间战斗,日本重机枪刚开始开火,顿时中国军队全线都响起密集的机枪声,如同接上电源或者火药库爆炸一样。捷克式机枪整夜的猛烈扫射,让人感觉大地都要被掀翻了。
使用捷克机枪的中国军人
捷克式机枪在中国军队的主要使用方法:连续不断的三发点射,1-2挺捷克式轻机枪交替着,长时间进行点射压制日军。甚至是彻夜开火,阻挡日军前进。捷克式的缺点就是装弹量太少了,只有20发,一般点射6次,7次就得重新换弹夹,没有办法进行压制性射击,可以说捷克式轻机枪实际上类似于自动步枪比如勃朗宁1918式。
英国布伦机枪:
当捷克斯洛伐克生产出ZB-26型轻机枪,这种轻便可靠的机枪风靡全球时,就连一向高傲的英国人也十分青睐这种设计,为此英国特意前往捷克接洽,购买了该机枪的生产权。
拿到图纸的英国立即着手仿制工作,枪支本身的动作原理基本没变,主要的改变就是将子弹口径改为英制的7.7毫米,同时20发子弹的弹匣火力持续性太差,新开发了30发弧形弹匣和100发的双层弹盘,火力持续性和捷克原版机枪相比,确实得到很大提升。同时枪管上的散热片也被取消,整根枪管比较整洁。
布伦机枪的制造任务由英国恩菲尔德工厂负责,1938年开始大规模量产,正式名称是MKI7.7mm布伦式轻机枪,此时已经距离英军正式列装布伦轻机枪三年了。此后布伦轻机枪经过几次改进,无非是一些小修小改,整体上并没有什么变化。
值得注意的是,该枪相较于ZB-26,最大射程从1000米下降到600多米,这个变化并不影响机枪的战斗能力因为机械瞄准时,1000米的理论距离根本就是鸡肋。布伦机枪在二战初期,它可以说解决了英军步兵火力短板的燃眉之急,甚至直到今天,有些国家的军队还在装备着这款经典老枪。
日本96式机枪:
上世纪30年代,日军也认识到机关枪在战场上的作用,于是早期的大正十一式轻机枪(歪把子)诞生。但这种机枪其实很鸡肋的,不仅装弹繁琐,人工机能很差,而且在后来的实战中大正十一式逐渐出现易卡弹、精度差等问题,可谓是声名狼藉。
当时日军正好缴获了中国军人装备的ZB26捷克式轻机枪之后,两者一对比高下立判。为此日本希望国内模仿捷克式轻机枪的结构,重新设计一款合适的轻机枪,这就是九六式轻机枪。
于是在捷克式和大正十一式的基础上,日军兵工厂设计出了九六式轻机枪,又称拐把子。九六式轻机枪采用导气式自动原理,上升闭锁块闭锁机构。九六式轻机枪是日本在1936年对外宣布的一款机枪,该枪借鉴了一些捷克式机枪的特点,例如将“歪把子”的盒式供弹改为顶部弹匣式供弹,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供弹不顺的问题。
另外枪管也改为可更换式,战场上如果枪管过热了士兵可以快速的更换,保持火力的持续性。机械瞄准具由大麦粒形准星和弧形表尺组成。机匣左侧上方可安装光学瞄准镜,瞄准镜的放大率为2.5倍。当然九六式机枪也秉承了日军的一贯作风,可以在枪口安装刺刀,日军可以抱着刺刀九六式高喊“板载”冲锋,另外枪管上还可以安装一面小小的护盾。
该枪当然也有比捷克更进步的地方,例如30发子弹的弧形弹匣就比捷克式的20发弹匣更好,弹匣安装更流畅,多一点子弹也能增加几分压制能力。机枪的提把也可以歪向一边,在更换枪管时避免烫着士兵的手。
而且提把向前拐,比起向后拐的捷克式而言,长时间携行会容易手臂疲劳。九六式服役后确实表现不错,虽然算不上很优秀,至少是合格的产品。后来日军发现6.5mm子弹杀伤力不足,改用7.7mm子弹,跟九九式步枪通用弹药,并命名为九九式轻机关铳。九六式和九九式轻机枪,可以说是二战时期日军为数不多的出色轻武器之一。
二战时期这三款外观很相似的轻机枪,它们虽然出自三个不同国家,但确实在本质上是一脉相承的。布伦机枪和九六式都是在捷克轻机枪的基础上仿制而来,就弹容量来说,它们都要比捷克的20发弹匣要多十发。英国和日本还根据自己的需求在其他方面也做了一些改进,因此这三款轻机枪在二战中表现其实都不错,毕竟捷克原版机枪的设计理念就是实用可靠的!
码字不易股票配资纠纷,走过路过给个关注吧!
布伦机枪捷克枪管机枪轻机枪发布于:天津市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